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的意思是什么?

时间:2023-1-1 作者:管理员

《史记》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与《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的意思是什么?欢迎大家分享。
原句: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这句话的意思是:人本来就有一死,但有的人死得比泰山还重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有的人死得却比鸿毛还轻。

原文选段:
假令仆伏法受诛,若九牛亡一毛,与蝼蚁何以异?而世又不与能死节者比,特以为智穷罪极,不能自免,卒就死耳。何也?素所自树立使然也。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

释义:
假如我伏法被杀,那好像是九牛的身上失掉一根毛,同蝼蚁又有什么区别?世人又不会拿我之死与能殉节的人相比,只会认为我是智尽无能、罪大恶极,不能免于死刑,而终于走向死路罢了!为什么会这样呢?

这是我向来所从事的职业以及地位,使人们会这样地看待自己。人本来就有一死,但有的.人死得比泰山还重,有的人死的却比鸿毛还轻,这是因为他们用死追求的目的不同啊!
作者

司马迁(前145年或前135年~不可考),字子长,生于龙门(西汉夏阳、即今陕西省韩城市,另说今山西省河津市),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陵败降之事辩解而受宫刑,后任中书令。发奋继续完成所著史籍,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太史公、历史之父。
司马迁早年受学于孔安国、董仲舒,漫游各地,了解风俗,采集传闻。初任郎中,奉使西南。元封三年(前108)任太史令,继承父业,著述历史。他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原名《太史公书》)。被公认为是中国史书的典范,该书记载了从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到汉武帝太初四年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是“二十四史”之首,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ck9999920@gmail.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今日推荐

山东东营烈士韩岗妹妹韩林阳参军14年前牺牲被追授为烈士

我想跟随哥哥的脚步进入军营“烈士韩岗”妹妹韩林阳。把才华献给祖国“19岁的哥哥不幸牺牲了”抱着对部队生活的憧憬想继承哥哥遗志的妹妹韩林阳立志参军打败了立志参军变强的韩家父母抚养女儿用妹妹韩林阳的记忆韩岗生前和家人合影为什么哥哥从军立志抛弃自己救人,韩林阳心中逐渐有了继承哥哥遗志的答案,年迈的父母是否支持自己入伍?韩林阳向父母透露了自己的内心痕迹…